侧边栏壁纸
  • 累计撰写 950 篇文章
  • 累计收到 2 条评论

洋务运动背景-(2023已更新)(百科/知乎)

东海岸百科
2023-01-30 / 百科知识 / 0 评论 / 44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
洋务运动

  背景:内忧外患

  时间: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。

  名为:师夷长技以自强

  前期:自强为旗号。后期:求富为旗号

  前期创办的工厂:曾国藩--安庆内军机械所,李鸿章--江南制造总局,左宗棠--福州船政局,满洲贵族崇厚--天津机器制造局

  后期创办的工厂:李鸿章--轮船招商局(上海),李鸿章--开平煤矿(天津),张之洞--汉阳铁厂(湖北),张之洞--湖北织布局

 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最具有远见的措施。

  失败的标志: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

 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:

 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,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

 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。

  整个洋务运动,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、有力的领导核心。

 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,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,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。

洋务运动的前后历史

1、国内背景: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,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,清朝内外交困,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。

为了解除内忧外患,实现富国强兵,以维护清朝统治,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。

2、国际背景:从15世纪开始,世界的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。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。在新航路的开辟,文艺复兴,宗教改革运动,资产阶级革命,产业革命的。

推动下,至洋务运动发生时,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完成,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,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

洋务运动,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、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。1861年1月11日,奕訢会同桂良、文祥上奏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》,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。1861年辛酉政变后,慈禧重用洋务派,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、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,北洋海军全军覆没,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失败。洋务运动并不是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,但定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,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。

dddd